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0-11-21 点击: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以下是查查通作文网分享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是为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且数学学科抽象的知识,还能够很好地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是小学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故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以为其他教育工作者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启迪。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数学学科是学生小学阶段的基本学科,这一学科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而抽象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另一角度来说,数学知识是我们生活中应用范围最广的学科,所以学好数学知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以及创新想法的落实。也就是说,小学数学学科,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将对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有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一)应试教育的弊端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更加功利化,教师在进行相关知识讲授时,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自然无法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且这个阶段正是学生各项能力提升和各类意识养成的重要阶段,所以这个阶段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课堂教学工作与实际生活联系有限

  数学课程是众多学科中与我们实际生活联系最大的学科,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其内容都比较基础,是我们实际生活中经常涉及到的内容。但是,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忽略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另外,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通常会考虑学生的年龄和接受能力,而减少所谓“超纲”内容的讲授,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式单一化

  小学数学内容比较基础,也相对简单,所以教师通常都会采用板书和口述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忽略了教学方法的创新,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自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这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的一大弊端。

  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摒弃“成绩为王”的教学观点;其次,教师要更加平等的对待学生,即以学生的目光看待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点关注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鼓励学生敢于创新。

  我们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材为例,在进行“观察物体”相关知识讲解时,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物体,了解物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想象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课堂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

  (二)增加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的联系

  既然数学是一门生活学科,学习数学是为服务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更好的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创新,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更应该将生活与数学相联系,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欲望,为学生们开展创新工作提供源动力。

  (三)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模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较小,思想尚不成熟,且自律能力不足。所以教师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通过丰富自身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还是以“观察物体”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动画或是图片,让学生们通过视觉更加直观的观察物体,利用动态图播放物体多角度的画面,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物体,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另外,教师还可以任意选定一样物体,将实物置于讲台上,让学生们通过观察画出该实物的形狀,再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与这个实物类似,让学生们动手制作类似的物体。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很好地讲授相关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中相比较文化知识,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时,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要告别以往应试教育下的教学理念,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采用更加适合学生年龄与性格特点的教学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教师要想办法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抵触情绪,让“爱”走进学困生,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跟进辅导,让他们走进学习的世界。

  [关键词]学困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9-0165-02

  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方面的因素,也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找准病因,对症下药。现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如何转化学困生,谈一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循循善诱,静待花开——智力因素学困生的辅导转化

  这类学困生的智力因素体现在思维慢,理解差,因此越到高年级学困生的问题越严重,往往出现“我没听懂”“家庭作业我不会做”,更有甚者出现“我不想上数学课了”等情况。可想而知,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等待我们的将是考试亮红灯、学生厌学。在同学、教师和家长的三方面的压力下,这些学生随即也就产生了自卑、畏惧等心理。

  (一)让“爱”走进学困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只有发白内心地去爱他们,才会使他们重新燃起学习的欲望,这种内驱力比无休止的补课效果好得多。因此,教师要爱护每一位学困生,保护他们柔弱的自尊心,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不歧视。教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帮助是消除他们内心畏惧的良药。教师要想办法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逐步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你会发现他们开始慢慢喜欢上你,乐意接纳你的教育,这样从心理上消除他们对数学的畏难情绪,为转化创设出更加适合的条件。这个转变的过程也许是漫长的,但是,是花总会有开放的那一天,家庭教育研究专家张文质曾经说过“教育是慢的艺术”,每一朵花都会有它的花期,或长,或短,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就会坚持,有了坚持,花儿就会如约而至。

  (二)跟进辅导,缩短差距

  对学困生的辅导要放在每时每刻,首先课前要对学困生的前置基础进行了解,例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先要看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小数、整数和分数的意义,如果已经遗忘,就要及时辅导,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为掌握新的知识打好基础。其次,在课堂上,要多給他们表现的机会,可以让他们多说一说简单的问题。做练习时,还可以让他们上黑板演示,一方面教师对他们做题的过程一目了然,便于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克服胆怯、自卑的心理。再次,课后教师要对孩子的作业进行面批,利用班级QQ群的布置作业功能,让学生提交作业,教师可以从手机端随时查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指导,也可以发语音或者通过文字给予鼓励,实现一对一有针对性的辅导。

  (三)方法指导,提高效率

  教给学困生必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既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的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笔者把一些常用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整理出来,贴在学生的课本上,每天看一看,在学习中试着用一用,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气。另外,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运用现代化技术教学手段,提前录制微课,在讲新课的前一天推送给学生,让他们提前学习,不会的地方反复看,并且记录下来,第二天来到课上问教师或者同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虽是用于行军打仗,但笔者觉得它同样适用于指导学困生的学习。

  二、激发兴趣,培养自信——非智力因素学困生的教育

  非智力因素学困生首先智力、理解力上没有问题,主要有不良的学习习惯,表现在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解决问题的恒心和毅力、做事拖拉等。他们并不是“朽木不可雕”的孩子,他们的困难主要是行为、习惯、态度等方面的缺陷。现在笔者就非智力因素对学困生进行转化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善于寻找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和鼓励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学困生往往表现“很坏”不受教师同学的“待见”。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俗话说:“一句赞扬,胜过十句责骂。”对于那些经常受指责的孩子,一句赞扬无异于久旱逢甘露。因此,对学困生的www.yulu.cc进步,都要在课堂上大加赞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让他重新找回自信,能在同学面前挺起胸走路。当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看到大大的“优”,或者在批注看到“老师看到了你的进步”“你的思路很独特”“你的方法特别简洁”等,品尝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他们会更加期待下一次作业。在评价时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纵向比较,只要他付出一点点努力,就能获得教师的赞赏,即使水平依然不是那么靠前,仍然加以肯定。同时通过发表扬短信,让家长一起分享孩子的成功带来的喜悦,这样家长配合教师的工作会更加积极。

  (二)提高他们的交友、合作能力

  一般学困生的交往范围都比较窄,而且在学校也没有同学喜欢跟他们在一起,你会发现课下他们会自己一个人躲在楼梯口或者某一个角落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实际上他们的内心十分孤独,他们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找班内成绩好、有爱心的同学做他们的同桌,帮助他一起学习。有时学生的语言比教师丰富,孩子与孩子之间便于交流。渐渐地,他们的心就知道放在学习上。慢慢会发现,他们有了学习的欲望,写字比较工整了,合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1年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多年的教学笔者深有体会,学困生大都有不好的习惯,翻开他们的课本、练习本,会看到刚刚发了不到一周的新课本,卷角的、少页的、乱画的,数学课本变成了他们释放自我的“游戏场”。再看他们的抽屉,大多乱成一团,找个东西需要翻半天。这些不良的习惯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

  例如有的孩子在一年级左右分不清,二年级大数的读法不会,都跟他们缺乏秩序感有很大关系。再如:在计算时要求学生首先要认真审题,发现技巧,在计算中不要抄错数,不要计算错误。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同时整个过程要写得工T整整。在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因此一开始就要对他们提出要求,让他们认真书写,字迹工整,作业干净;书本不折角,不在书上乱写乱画;上课专注,不走神,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课后及时完成作业等,逐渐让学生养成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当然这些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极大的耐心。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有许许多多,这需要我们深层次地不断研究,不管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需要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爱心和耐心。教师晓之以理、持之以恒、教学得法、不丧失信心,相信学困生会越来越少。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有以下教育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人格成长;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扩宽学生的视野;提升教师数学素养,丰富教师精神源泉。不少学者对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式进行了探讨,人教版、苏教版、西师版教材中也不同程度融入了数学史内容,一线教师也以各种方式展开了数学史融合教学。但是,各版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和呈现方式较为简单,一线教师运用数学史的方式较为单一。今后研究应更关注教材中数学史的编写、小学教师对数学史的了解与运用、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史素养、小学HPM教学案例的开发等内容。

  [关键词]数学史;小学数学;教学运用

  随着对数学史研究的深入,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价值渐渐被发现和认可。1972年,在英国举行了第二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并在会议上正式成立了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关系研究小组(InternationalStudyGroupontheRelationsbetweenHistoryandPedagogyofMathematics,简称HPM)。1976年,HPM开始隶属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至此,国内外数学教育专家便开始不断关注数学史。如今,随着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开始逐渐融入数学史。那么,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教育价值如何,运用程度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本文将对此展开评述。

  一、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我国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徐利治先生认为:数学思想史向人们揭示了数学创造性思想发展的萌芽、成长、发展的客观历史过程,同时也反映了数学成果(一般表现为数学模式及其建构)的发现、发明、创造的动力、契机及其增值发展的规律,从而能启发年轻一代数学家们顺应客观历史规律,总结并扬弃前一代数学家的思想方法,为人类的数学文化事业做出继往开来的贡献。[1]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人格成长;可以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扩宽学生的视野;可以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丰富教师的精神源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人格成长美国数学家魏尔德(R.L.Wilder)认为:只在数学课堂上讲解数学的技术不足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要使学生被数学所吸引,需要结合数学历史知识。教师在数学教育中适当结合数学史知识,探索数学史在教学里的教育价值,并通过一定的形式穿插到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法中,不但有利于增长学生的数学知识,还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2]教师挖掘数学史中的人物榜样,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解一些优秀数学家探索创新与逆境中成才的故事,能使学生获得面对困难和探索真知的勇气,燃起数学学习的斗志。例如,华罗庚和高斯的故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刻苦努力的奋斗精神。小学生的人格发展还不健全,数学家求真务实、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可以起到正面启迪作用,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人格。

  (二)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扩宽学生的视野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认为:科学工作者所需要的数学知识,相对地说是不够的,而数学的精神、思想与方法却是绝对必需的,数学知识可以记忆一时,但数学思想方法却永远发挥作用,可以受益终生,是数学能力之所在。[3]数学家探索创新的故事不仅振奋人心,还能扩宽学生的视野。通过学习数学家的思考过程与方法、对比数学家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完善数学学习过程。

  (三)提升教师数学素养,丰富教师精神源泉数学教育学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发展史给我们提供了关于数学概念、方法、语言发展历史道路的重要信息,常常提示我们在教学中形成和发展这些概念、方法、语言的途径。[4]数学教师不仅要清楚地理解所教知识,还要从客观角度认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数学观,既要懂得数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科学,又要懂得数学不仅是理论研究成果的汇总,还是一种活动与过程。挖掘数学史可以给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拓宽教师的视野,促进教师理解数学事实;感悟数学史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有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观念和科学探索的信念。

  二、数学史的运用现状

  (一)运用方式结合中西方学者对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汪晓勤教授总结出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四种运用方式,即附加式、复制式、顺应式和重构式,如表1所示。这四种方式的水平是依次增加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确定运用哪一种方式。朱哲和张维忠教授认为,数学史在课程中的呈现方式主要有数学课本、数学读本、选修课程以及专题研究四种方式,利用这四种方式可以促进课程中数学史知识、思想与方法对学生的渗透。[6]李国强、王玉香提出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两种形式,即显性融入和隐性融入。显性融入是指教师直接把数学史料提供给学生;隐性融入是指教师结合数学史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建构,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数学史上的数学概念、方法和思想等。[7]

  (二)教材呈现数学的传承与融合是教材渗透数学史的主要内容,数学应用是教材渗透数学史的重要内容。[8]目前,数学史在国内小学教材中已经有一定的渗透与运用,主要内容为数学家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故事,以及经典的数学问题和有关的数学史料等。表2归纳了人教版、苏教版和西师版教材中显性数学史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由表2可知,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在小学低年级没有呈现数学史内容;在小学高年级,一般有一页或半页的数学史内容,呈现方式以故事和图片为主。另外,人教版和苏教版小学教材对数学史内容的处理存在简单化的倾向,对数学史料的介绍仅仅停留在最浅显的介绍层面上,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对数学史题材的选择,也倾向于介绍国内伟大的数学成就,国外的数学史料内容较少。在编排方式上,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以简单的叙述方式表现,内容较为浅显、单一,不能很好地实现数学史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数学的功能。西师版数学史的篇幅相对较多,从一年级开始就渗透数学史,并且每册都有安排,体现出一定的连续性,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数学史的重要性,较为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建议和要求。

  (三)教师做法目前,一线教师对数学史融入教学多表示赞同和认可,很多教师已经开始将数学史融入教学。从小学一线教师获取数学史的途径看,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仅仅通过书本、教参、课外读物以及网络搜集和学习数学史知识,很多教师自身的数学史知识储备量不充足,大部分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慢慢学习数学史知识、探索数学史教学方法。从一线教师讲授数学史的方法看,目前大多数教师都只是简单地介绍数学家故事,或是介绍书本上已有的内容,或是课后粗略地提及数学史的相关内容,即都是单一而简单的教学方法。

  (四)案例开发目前,国内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史的教学案例并不多,主要以华东师范大学汪晓勤教授带领的高校研究者和一线小学数学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发的案例为主。团队中高校研究者负责数学史文献、HPM理论、教育研究方法等,一线小学数学教师负责从教材和学生角度提出建议,两者的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提高了课例的研究水平。此外,江苏启东的蔡宏圣团队也独立开发了一些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史的教学案例。目前,虽然华东师范大学团队和蔡宏圣团队各自开发了一些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史的教学案例,但是数学史的实际运用依然存在“高评价、低应用”的现象,国内真正意义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史的教学案例并不多见,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开发。

  (五)存在问题1.教材编写的问题首先,小学数学教材对数学文化与数学史的理解和处理趋于简单化。由表1可知,教材对数学史的介绍仅仅停留在最浅层的史料介绍上,并没有从数学文化的角度看待数学和数学史,导致学生无法更深入地理解数学史。其次,选择并使用的数学史料内容主要是我国伟大的数学成就,对国外数学史料的介绍较少。忽略国外数学史的介绍而只介绍国内的数学史,不利于学生对数学发展的全面了解,不利于学生国际视野的拓展。最后,编排数学史的方式较为单一。介绍数学史的语言抽象而概括,大多是浅显的故事介绍,没有突出内容的重要性,学生会产生“这些内容不重要”的感觉,难以实现预期目标。2.一线教师的运用问题目前,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数学史教育和HPM专业训练,一定程度上导致其独立设计和实施的HPM教学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胡晓敏通过调查教师对教材相关史料的掌握情况、对数学史融入数学教材的认识、对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经历及运用数学史的教学能力等,发现教师的HPM素养不高,主要体现在史料知识匮乏、对教材中数学史料的认知缺位、缺乏数学史进入课堂教学的经历等方面。[9]汪晓勤教授认为,一线教师没有受过数学史教育和HPM专业训练,难以独立设计和实施HPM教学。[10]3.教学的问题教学设计与案例开发是数学史应用于教学一线的成果,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方式则决定了课堂教学中应用数学史的深度,而运用方式的数量则决定了运用数学史料的丰富程度。[11]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方面,数学史的运用方式还存在不够多元化的问题。从目前已开发的HPM案例来看,大多是小学数学HPM教学设计与案例,都是采用附加式和重构式两种方式,对复制式与顺应式的应用还很少。教学设计与案例的开发不够多元化导致数学史的运用深度不够。

  三、结语

  数学史在我国小学数学中的运用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密切关注数学史对小学数学的教育价值,也需对教材中数学史的编写、小学教师对数学史的了解与运用、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史素养、小学HPM教学案例的开发投入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以促进数学史更好地融入小学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杨渭清.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教育价值[J].数学教育学报,2009(4).

  [2]汪晓勤,韩祥临.中学数学中的数学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米山国藏.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https://www.jxscct.com/xxs/70942/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