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是目的也是手段读后感三篇

发布时间:2021-04-27 点击:

   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学习了《给教师的建议》,面对大师的高屋建瓴,我感觉收益匪浅。查查通作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知识是目的也是手段读后感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识是目的也是手段读后感一篇

  今天,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一文,深有感触。

  在许多教师看来,“知识”这个概念就意味着能流利回答提出的问题,会做课本、《练习册》上的习题。这种观点也让我们对学生做出片面的评价:谁能把知识储藏在记忆里,一旦教师要求,立刻就能把它“倒出来”,那么他就被认为是有能力、有知识的学生。反之,就是没能力、没知识。

  教学中,我们总是埋怨:为什么有的学生怎么教都不会?其实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很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其他方面不比任何人差。这些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差,很大的程度是“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最好能够尽快地摆脱它。”如果我们经常把要掌握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感兴趣的事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我想他们一定会在学习中找到快乐,也能快乐地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让我们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这里也可以理解为知识)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如果教师只会重复别人的思想,那么他就永远不会成为优秀的教师。

  知识是目的也是手段读后感二篇

  读罢此条,俩个词语跃然在我的脑海:兴趣和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称之为知识。也就是说,知识不是死记硬背,不是呆板的、凝固的,而是应该变通的、灵活的。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调动了他们活的思维,知识也就运转了起来。越是有兴趣越是想学,日积月累,不断的充实。孩子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学习起来就会越来越容易,思考的动力就会越来越强,因此他就会不断地思考,激发他掌握更多的知识。这样就形成一个知识长进的链挑,兴趣——知识,知识——思考,思考——兴趣-----用知识去学习知识、用知识去思考知识、用知识去收获知识,只有这样,知识才有了力量,学生的学习也就步步前进。

  当然,作为一名教师,应当首先考虑怎样激发孩子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怎样调动孩子们的思维,这还要在研究了第五条后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我班刘俊林是我任教以来遇到的最让我头疼的一个孩子,这我在多篇文章中都提到过!课后作业不写,课堂作业不写,连最起码的上课都不听,就是玩,自己倒腾着造作。最近可变了,不但课堂课后作业交了,而且书写也认真多了。以前他的字,在我看来是外星来客的作品,而如今一板一眼的正楷。是什么原因让他有了如此大的改变呢?我觉得就是兴趣。我发现他对动手比较感兴趣,就此我把他调到陶泥兴趣小组,这大大激发了他的创造思维,作品如出一辙,脸上也有了甜蜜的微笑,我也看到了他的可爱。

  兴趣让他真正的动了起来,也成了他获取知识的动力!

  知识是目的也是手段读后感三篇

  我原来一直认为知识就是知道,就是会回答问题,尤其突出的是小初中,教师追求的是小孩能够大声的回答问题,能够及时根据教师的设问,回答出教师设定的答案!但是,我现在想纠正的是这于我们的知识或者知识的'运用有很大的区别的。就如文章中说的:如果谁善于把知识记住并且按老师的要求立即把他们“亮出来”,谁就算是有知识的和有才能的。结果是,知识似乎与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兴趣不相干。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累赘、讨厌的事情,希望尽量摆脱它。

  于是,我就想到了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自以为讲解透彻了,教学重点突出了,他们就掌握了就会运用了知识,但是学生在当堂检测练习时,或者做试卷的时候,我却发现有些学生错误百出。这是什么原因呢?读了这条建议使我知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没有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成了一潭死水。如此下去,学习内容难学难道,学生的厌学情绪会加重。也经常听到有些学生抱怨说:自己上课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甚至自己逐渐的不知道以后怎么做了,很遗憾的就想放弃了。这就是我经常想提醒学生,却一直找不到解决的途径的困惑之一啊!甚至,有一次,某个女生直接就想退学,觉得自己是没救了!我在想,高中的知识本来和初中的就有很大的区别并且学习的内容容易学但是不容易内化啊!他们产生这种情绪是很普遍的事情啊!

  读了苏翁的第11条建议后,使我豁然开朗:知识就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因素并且只有吸引住思想和激起兴趣时,才是真正的知识;知道就是我们所说的会运用知识。所以上课时,每当提问时,有学生回答正确,就误认为学生真的都学会了,实际上学生只是对所提的问题弄懂了而已。学生能够回答问题,只能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基本掌握了。我们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是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使所学知识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深化和发展,得以不断创新,推陈出新,并且把学生掌握的东西变成真正的运用才是真正的知识.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是初级目标,而学生学习的真正目标应该是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而在知识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实现一条规律: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学习就越省劲。并且我们经常说: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好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次更要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让学生在广泛阅读中自己去发现,思考、分析、归纳从而获得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自己能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尽量激励学生自己去学习。只有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障碍时,教师才要适时进行点拨指导,促使学生不仅掌握好所学知识更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获取新知识。

  正如:一只蝴蝶停落在菊花上,在晒太阳取暖……,孩子们不是在重复老师的话,而是说出了自己的语言。思想活跃和丰富起来了,儿童正在培养思考能力,尝到了无比的快乐和认识的极大喜悦,觉得自己是思想家。

  还有最后一段对我的触动也是比较大的:有没有看到学生对教师语言表示冷淡和漠不关心?你在给他讲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可是他没精打采的坐在那里,你的语言没有打动他的心。你有充分的理由担心:这种对语言冷漠和麻木不仁的态度是学习上的一大灾难。

  这段话,让我想到了一个教师语言的魅力和作为一种创造手段占领孩子心灵的力量。一个教师能够用丰富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触动学生的感情,然后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那么他在这种情境的影响之下,肯定会把你要教的知识,学的很有劲头的。也就不会出现我们所说的冷漠和没精打采了!

知识是目的也是手段读后感三篇

https://www.jxscct.com/xxs/94052/

《知识是目的也是手段读后感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