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讲党课讲稿四篇

发布时间:2023-12-08 点击:

  党的各级组织,通过党课定期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党性、党纪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查查通作文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书记讲党课讲稿希望对你有帮助。

  书记讲党课讲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两个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彰显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彰显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深化了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为新征程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科学指引。

  “两个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百余年前,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翻开风雷激荡的百年史册,我们党历经一次次实践、一次次突破,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才能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指引我们开创、坚持、捍卫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实践证明,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正是经由“两个结合”不断推进“真理本土化”,马克思主义日益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相融通,在中国大地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深刻理解“两个结合”何以成为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两个结合”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独特性。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相互契合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提供了文化基础。“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通过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特别是“第二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

  “两个结合”激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性。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是历史的结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只有坚持“两个结合”,才能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才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两个结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们党在长期探索中始终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只有坚持“两个结合”,我们才能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制度建设,在自我完善和发展中长期保持和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两个结合”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体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持续涵养、提炼升华并不断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彰显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文脉贯通,斯文在兹。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推动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也就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普遍真理只有同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转化为摧枯拉朽、改天换地的物质力量;科学理论只有同优秀文化相结合,才能内化为润泽万物、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学习、研究、阐释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两个结合”,更加深入地发现彼此契合、推动互相成就、筑牢道路根基、打开创新空间,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书记讲党课讲稿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引领和力量凝聚作用,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命题,也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

  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用什么样的指导思想、理念治党治国治军,用什么样的理想信念教育人民、凝聚人心,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培养青年、立德树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就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重要部署,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推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就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传承发展等主持召开会议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就一系列根本性问题阐明原则立场,廓清了理论是非,校正了工作导向。我们党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明确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明确宣传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全党动手抓宣传思想工作;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在全社会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我们党立破并举、激浊扬清,从根本上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回顾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正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才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意志和力量。能否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与我们能否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紧密相关。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巩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思想指引。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首要的就是加强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全面系统掌握这一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又把握好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

  坚守理论创新的魂和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重要来源。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

  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是在彰显对现实的解释力和指导力中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交答案。我们要牢固树立大历史观,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正确走向,认清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沿革和实践要求,全面系统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理念、有效对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为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的多元多样、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我们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全党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长期性,增强阵地意识,加强阵地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压实压紧各级党委责任,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意识形态工作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来进行,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夯实共同的思想基础,拉紧共同的精神纽带,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更好汇集起攻坚克难、开拓前行的磅礴伟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制度建设具有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确保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体现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有力的制度支撑和可靠的制度保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明确提出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继续把这一根本制度贯穿到文化建设各方面,体现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正本清源、激浊扬清,持之以恒抓好理想信念教育,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必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让社会风清气正,让我们的民族永远充满活力和希望。

  书记讲党课讲稿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党的百余年奋斗凝结着我国文化奋进的历史。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深刻认识到“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鲜明提出要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坚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文化工作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在继承发展党成立以来领导文化建设探索成果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新篇章,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以人的实践为出发点,强调人在劳动中改造了自然、创造了自己,形成了人类文明。坚持文化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又对人的实践具有反作用;坚持文化本质上是社会意识的体现,人是文化发生发展的原因和动力;坚持只有进步的、先进的文化才会对社会和历史发展产生推动作用,从而被继承和发展;坚持客观世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变化的,文化也必然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等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又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历史中国的深厚底蕴与现实中国的崭新气象相融通,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引领中华文化发展迈向新阶段,巩固了我们的文化主体性,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习近平文化思想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觉、深沉的文化自信、勇毅的文化担当,既是我们文化主体性的重要体现,也为我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在守正创新中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积极发展反映时代要求、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文化,发展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文化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

  科学的理论总是与伟大的实践相互激荡、共进同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还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放到这个大背景下来认识。”在领导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历史主动精神、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党中央召开的会议之密集、作出的决策部署之全面,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之丰富系统、深刻厚重,在党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出席一系列重要会议,围绕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传承发展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个领域,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一系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改革发展方面的规划和方案,在各地考察各类文化传承发展项目并提出一系列要求,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阐明对全球文化、文明发展和交流互鉴的一系列中国立场、中国方案。2013年8月,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任务。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大命题。在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坚持”高度概括了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2021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从五个方面重点部署文化建设工作,要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今年6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鲜明提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深刻理解“两个结合”、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等重大创新观点,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任务。在这次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习近平总书记又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这一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建设领域的具体展开和集中体现,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强大伟力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广阔时代背景、深厚理论基础和坚实实践基础,蕴含着坚定文化自信、宏阔历史视野、深远战略考量,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贯通、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等鲜明特点,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巨大真理力量和强大实践伟力,是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影响深远,在于其以深刻的学理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性、以完备的体系论证其理论的科学性。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重要思想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很多新话,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世界性贡献,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检验。

  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贯穿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这一重要思想深深植根人民,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是指导人民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强大思想武器。

  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丰富发展,在推动实践、指导实践中成熟完善。这一重要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已经展现出巨大的现实解释力和实践引领力,充分彰显出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实践伟力。

  具有鲜明的开放性。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站在时代前沿、把握时代脉搏,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在开放中博采众长,探索时代课题、回应时代挑战,充分彰显出鲜明的时代性和开放性。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实践创造是生动活泼的,理论创造也必然是生动活泼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

  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引领伟大的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大大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书记讲党课讲稿

同志们:

  大家好,按照工作安排今天为在座的各位讲一堂党课;主要是同大家一起探讨怎么加强我们的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同大家聊聊怎么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来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xx周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大实践。“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是这次主题教育的要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教育,就是要让全党铭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激励我们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借这个机会,我和大家一起探讨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抓基层党组织建设

  大家都知道,本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工作是以党支部为单位,落实到每一名党员。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坚强战斗堡垒,我们农村党员是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抓好基层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目的就是要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是党的“墙根基脚”。中国有句老话,叫“根基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党的根基在农村,农村支部和党员数量最多、位置最特殊、作用也最特别,是我们党做好农村工作的中流砥柱。一方面,农村是我党的力量源泉。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包围城市就是我党夺取革命胜利的致胜法宝。我们党有xx多万名党员,领导干部只是其中的“关键少数”,而我们农村基层党员则是“绝大多数”。“绝大多数”需要“关键少数”的带领,“关键少数”也需要“绝大多数”的支撑。拿我们XX乡来说,我们有xx个党支部、xx多名党员,其中90%以上都是农村党员,我们工作的开展,如果离开了这90%,将寸步难行。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代表了党在基层的形象。我们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因为老百姓对党的了解、认识和评价,最直观的感受都是来自他们身边的党员。身边的党员表现好,老百姓就说共产党好;身边的党员表现不好,老百姓就说共产党不好。党员干部表现好了,党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所以说,基层强,党就强;基层弱,党就弱。只有把基层党组织这一根基打牢,我们党才能坚如磐石,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稳如泰山。

  2.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是党的“一线队伍”。俗话说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基层是贯彻上级方针政策,落实党委、政府安排部署的第一线。这些方针政策能否有效贯彻,决策能否顺利落地,关键在于我们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是不是理解到位、执行到位、推进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百姓笑,就是政策方向对,落实情况好,群众受益多;百姓哭,要么是政策制定有所偏差,更多的还是“上传下不达”落实不到位,或者“阳奉阴违”执行老走样。近年来从中央到省委、市委、县委,抓脱贫攻坚的力度特别大,出台的政策含金量特别高,投入的真金白银特别多。我们要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和资金,努力帮助贫困人口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稳定脱贫,这就要靠我们乡村两级党员认真开动脑筋、拿出办法,来组织、来实施、来推动,把党的惠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让老百姓的脸上有更多笑容。

  3.村一级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打出了一整套从严管党治党的“组合拳”,既打“老虎”也拍“苍蝇”,党风政风民风社风焕然一新。我们基层的党员干部总体上来说是做得好的,但也有少部分人有“雁过拔毛”的现象,挪用或私吞公家财产,甚至连老百姓的救命钱都不放过,真是胆大包天!我们现在推行了村级财务监督月例会,把村里的每一笔开支都向党员、群众代表汇报,接受广大党员群众的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新举措。我们在农村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就是要打通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的“最后一步路”。给我们基层党员干部敲敲警钟、扯扯袖子,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经济上的干净、生活上的清白,真正让组织放心、让群众信赖。

  二、怎样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组织建设的是否牢固、是否坚强直接关系着当地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推手,按照“支部五化”建设的标准来抓好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是要有优秀的带头人。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有了吴仁宝,华西村才能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倒的旗帜;有了沈浩,小岗村才能凝聚起二次创业发展的力量。同样是党的领导,同样的政策下,为什么有的村能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而有的村却一直是积贫积弱,主要差别就是村支书这个带头人。作为村支部书记,既要把管党治党特别是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抓在手上,也要把带领群众致富这件大事放在心上;既要增强本领,也要掌握情况。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定要因地制宜抓特色、开动脑筋想办法、想方设法找途径,把村级集体经济壮大起来,让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有能力干事。目前,我们XX乡大部分村的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依然突出,我们XX村也一样。这就需要支部书记开动脑筋、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精准施策,带领全村群众增加收入,脱贫致富,迅速奔小康。所以赵吉林书记,你肩上的担子还不轻。

  二是要有团结的支部班子。有首歌是这么唱的:“一根筷子耶,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哟,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耶,拍也拍不响,万人鼓掌哟,声呀声震天。”一个班子团结了、有了凝聚力,才能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才能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才能带出过硬队伍,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班子成员要高度重视团结的重要性,主动解决不断出现的影响班子团结的新矛盾、新问题。要多“扯扯袖子”“咬咬耳朵”,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用心交心、谈心知心、将心比心,达到性格上相知,思想上相同,认识上相符。既要态度积极,又要防止纠缠细枝末节;既要开门见山,还要把握分寸,防止上纲上线。软弱涣散党支部是怎么形成的,就是班子不团结,内部拉帮结派、相互攻击,导致班子长期内耗,基层工作无法开展,最后班子弱了、垮了、散了,事业荒废了,吃亏的还是老百姓。我们XX村的村两委干部要紧紧团结在一起,不断增强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此外,老话都说凡事要好,先问三老,所以要强化民主意识,不能搞“家长制”和“一言堂”,任何决策都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集思广益,这样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上就能拧成一股绳,就能形成强大合力就能克服一切困难,造福父老乡亲。

  三是要有严格的组织管理。党章第三十二条规定:“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提高党员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这个规定在村党支部执行得怎么样?可以说严格了党的组织生活,党组织管理就基本规范了。那么,怎么样把党的组织生活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这些都需要我们大家来努力。现在,我们支部的“三会一课”制度、主题党日活动都实打实的开展了滴。但是,活动效果怎么样?程序上、内容上有没有打折扣呢?这里要打个问号。针对党员管理方面,党员积分管理制度有没有实行到位?是不是每个季度都按照制度要求给每名党员进行了打分?在外务工的党员是不是执行了流动党员管理程序?党组织召开党员会议,是否履行了正规的请假手续?等等,这些党内组织生活不规范、不严格、不经常的现象我相信还是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党组织管理不严,时间长了,一些党员的意识就淡薄了,组织归属感、凝聚力也弱化了。这次学习教育以支部为单位开展,就是要把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做法恢复起来,让组织生活制度真正立起来、严起来,让组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为强化基层党组织提供良好条件。

  四是有强大的服务功能。基层党组织功能强起来,就是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这两年,县里投入大量资金修建了新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每个村都有了便民大厅、设备齐全的会议室、宽敞的文化广场,并且要求各村严格执行村干部坐班制度,每天便民大厅都有村干部值班,现在我们老百姓办事方便了,直接到村部就行了。党员开会、参加党组织活动也方便了,有了智慧党建系统,学习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工作条件、生活环境都有了很大改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更加充分的发挥这个服务平台的作用更好的为民服务。

  三、怎样加强农村党员的自身建设

  一是要对党忠诚,提高组织意识。对党忠诚,就是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讲规矩、守纪律,要拥护党,要维护百姓的利益、为老百姓服务。就是要与党保持一致。我们XX村是原和坪村、朱木村合并成的,合村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没有出乱子,这就是村干部和我们全体党员讲政治,时刻与党组织保持一致的表现。我们要继续以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先团结好班子,然后带领全体党员、全体村民做好村里工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服务群众工作,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实惠。在座各位党员要在村里的各项公益事业、环境整治、调解邻里纠纷、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积极主动出力,做到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冲得出、危难时刻豁得出,为群众作出榜样。在的低保评议、精准扶贫、民政救助资金的分配等方面要有正气,切实将党组织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真正困难的群众身上。在据我了解,我们村也还存在有个别党员不带头支持村里工作,甚至有的党员不光不履行党员义务,甚至还到处煽阴风、点鬼火,对乡村两级的工作部署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对这样的党员,一定要加强教育引导,对屡教不改的,要按照规定和纪律严肃处理。

  二是要学好本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是要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XX村全村有xx户xx名贫困人口,都要脱贫致富,实现不愁吃、不愁穿、有地方住、有书读、看得起病。我们村干部和在座的党员要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找准发展路子,乡党委也会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协调解决一些困难。你们要作为致富的带头人,带领群众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另一方面是要怎么抓住战略的机遇。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我们XX村要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如何发展经济,需要在座的各位好好的动动脑筋。另外,村干部还要思考,如何利用这一机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更好的服务群众提供坚实的保障。我们XX村的沿河风光带搞的农家乐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吸引别人到村里来吃,下一步我们要思考如何吸引别人来玩、来住,给游客提供更多的农村体验,带动他们消费。

  三是要排忧解难,挺在一线服务群众。我们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也就是说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服务群众。俗话说脚底有泥,心中不慌。只有我们更多的用脚丈量着村里的每一寸土地,我们的心里才更踏实,脚步才更坚定,工作才更有底。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们大力推行村民事务代办制度,搞结对帮扶,就是要用平时的身体力行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好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医保”这些“天大的小事”,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群众的满意度,检验我们服务群众的成效。基层党员与群众接触得最多、最直接,可以说,是群众心声的“睛雨表”,群众心里想什么、怎么想、怎么看,党员最清楚、最了解。作为基层党员要守住初心,扎根基层,切实站在群众立场谋划工作,用群众的观点推动工作,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做群众的贴心人。

  四是要端正作风,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党员,不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党性的要求是一致的。作当自己与他人发生矛盾纠纷或利益纠葛的时候,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的时候,只要不涉及大的原则问题,就要吃得亏、放得下,特别是对一些家长里短、邻里矛盾纠纷,要有宽大一点的胸怀,不要斤斤计较,更不能以强欺弱。党员的先进性,就是在这些时候体现出来的,要做到思想觉悟高于一般群众、纪律规矩严于一般群众、奉献精神多于一般群众。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当前农村还有婚丧大操大办、赡养老人薄养厚葬、封建迷信、赈无事酒、生产生活垃圾乱丢乱堆等陋习,危害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这些陋习我们在座的有些党员可能也有。破除陋习,我们要从党员抓起,党风正则民风淳。我们的村干部和党员,起到先锋模范作风,村支两委负责牵头、广大党员建言献策出台村规民约,带头开展鲜花祭祖、不赈无事酒、树立环保意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作为文明新风的倡导人,为群众营造宜居、安乐的生活家园。

  同志们,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希望大家真正理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对我们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重要意义,认真学、认真做,为家乡做一番事业。最后,祝在座的各位生活越来越顺心,祝XX村的乡亲们日子越来越好。谢谢大家!

书记讲党课讲稿四篇

https://www.jxscct.com/fw/182653/

《书记讲党课讲稿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